close
掀翻台灣歷史,從頭細說逃難與保台(一)
台灣有難時,台灣統治階級,飄然遠引,去不復顧。
仁人志士,卻是
殺頭相似風吹帽,敢在世間逞英豪!

回顧歷史,台灣曾經多次遭到西方列強的入侵,台灣人在護臺禦敵、保鄉衛土的鬥爭中,表現了民族情操,但是細探歷史,我發現台島板蕩時,台灣統治階級,飄然遠引,去不復顧。
留台繼續抗爭的仁人志士,卻是「殺頭相似風吹帽,敢在世間逞英豪!」

1894年中日『甲午戰爭』爆發後,廣西灌陽人唐景崧被任命為台灣巡撫。1895年(5月25日),丘逢甲、林朝棟等推舉唐景崧為總統,劉永福受任為大將軍,丘逢甲則受任為副總統兼全臺義勇總辦
日軍攻陷基隆之後,唐景崧逃至滬尾(今淡水區),6月5日乘德國籍輪船Arthur號棄職逃亡至廈門。
廣東欽州(今屬廣西)人劉永福,受命率領黑旗軍駐守台南。
他在台南被推為軍民抗日首領,所部黑旗軍曾在苗栗、彰化和嘉義等地聯合義軍英勇抗擊日軍。直到10月19日,日軍大舉進攻台南,退守關廟的劉永福,見勢已不可為,只得於十月二十一日深夜由安平出亡廈門。
台灣苗栗人丘逢甲,原籍廣東嘉應州鎮平縣(今蕉嶺)。當台灣割讓日本的消息傳來,他挺身而出,奔走呼號,三次上書,字字血淚,反對割讓台灣。
他統領抗日義軍和客家鄉親,「拒倭守士」,駐防台中。他身先士卒,跟入侵日軍浴血奮戰。在新竹、台中一帶轉戰月餘,終因彈盡糧絕,寡不敵眾,揮淚內渡廣東鎮平縣。
唐景崧與劉永福,雖未能與臺灣共存亡,但是為臺灣開千古未曾有之民主國,並為保臺致力於外交折衝,在臺灣危急存亡之際意圖力挽狂瀾,於道義亦不負於臺人。
丘逢甲以一介書生,雖出身科舉卻勇於擁抱新學,倡議臺人公決自立,建立憲政民主共和國,為中國政治樹立典範。

但是他們在台島板蕩覆亡之時,卻意態決然,飄然遠引,去不復顧,徒留後世訾議!

台灣政治領袖階級如此這般行徑,在後來的台灣政權掌握者,亦不遑多讓,屢見不鮮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rtheyes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