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掀翻台灣歷史,從頭細說逃難與保台(二)
1895年日軍登陸澳底、布袋、枋寮,台灣歲月飄搖,現世不穩。台灣統治階級,飄然遠引,去不復顧。

地主富商巨賈,寧親於財而親於土,國可滅而業不可移
。他們營繕的田產,積累之家資,全在未定之天,餘生本圖安恬閒適、益壽延年,也都堪稱絕望了。

他們攜家帶眷,整頓騾馬囊篋,返回原鄉大陸。
茲列舉逃難者如下:
(一)林維源屬板橋林家第四代,清朝時期官至「太常寺少卿」後來晉封「太僕寺卿」。
他是台灣清治時期唯一本籍為台灣的地方主官。
台灣割讓,不想給日本統治的台人,強迫唐景崧成立「台灣民主國」,而林維源「身為民望、官列京朝,勢不能以家委敵。」所以,眾人推舉林維源擔任民主國的議長,但林維源加以拒絕,以認捐銀一百萬兩而罷。因以他的閱歷知道保台自立的戰爭不可能成功;而且林家在中國大陸有相當的產業,林家心想不必留在台灣面對戰局,他仍選擇離台。
林維源的棄台內渡,其知交林鶴年予以責備,候補道易順鼎更義正辭嚴地批評他「本無心肝」。

(二)林朝棟是霧峰林家第六代,台灣府彰化縣阿罩霧人,台灣將領,棟軍主帥。曾參與中法戰爭的台灣戰事,協助劉銘傳在台灣辦理新政,官至二品頂戴道員,賞黃馬褂。
1895年4月17日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,將台灣與澎湖割讓日本。5月24日,在台灣各地士紳支持下,臺灣民主國成立,以唐景崧為總統,以抵抗日軍接收台灣。而林朝棟早在四月初決定將家眷送到廈門避難,自己再隻身返回台灣對抗日軍。
然而林朝棟返台後,日軍已於5月30日登陸澳底,一路挺進,唐景崧見局勢不妙,立即逃回大陸;時辜顯榮代表艋舺士紳,打開台北城門,迎接日本軍進入臺北城,使日軍輕易佔領台北城,並直入桃仔園。林朝棟見狀,感到大勢已去,支付銀餉後獨自西渡抵達廈門!

(三)屏東佳冬鄉蕭光明,是當地富商。1841年8月11日出生於臺灣鳳山縣六根莊(今屏東縣佳冬鄉佳冬村)人。
1895年,乙未戰爭爆發,六堆客家義軍結成,由舉人李向榮任第九代六堆總理,蕭光明任副總理,率兵赴鳳山縣為援軍,但因下淡水溪水位暴漲不能渡而返回,兩人請辭,由邱鳳揚接任第十代總理,蕭光明改任左堆總理。同年農曆8月23日(新曆10月11日),日軍自今枋寮登陸,並分兵攻擊六根莊。蕭光明坐鎮步月樓,指揮左堆義軍與劉永福所留之兵士抵抗,但最後仍不支潰敗,次子蕭升祥陣亡,三子月祥重傷,此役後世稱為步月樓戰役。

其後,蕭光明攜兩名孫兒與副總理張海華渡海至廣東避難,至1899年返回台灣,向日本政府投降歸順,被日方任命為保甲局長,同年12月獲授紳章,後又獲勳六等,1911年病故。

台臺灣人願山河無恙,人間皆安。奈何天不從人願,1895年日軍登陸,以狂風漫捲之姿,倏忽從天涯地角之處掩襲而來。魚龍衝撞,強弱懸殊!富商巨賈,不眠憂戰伐,無力正乾坤,最終「逃難」返回原鄉大陸以終。
可嘆「不教摧折死,彎身風更多!」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rtheyes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